法令法規-01

資料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

推動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實施方案

(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推動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中醫藥局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6月16日

廣東省推動中藥材保護和發展

實施方案(2016-2020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27號),加強我省中藥材保護,促進中藥產業科學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家《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總體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的要求,堅持以發展促保護、以保護謀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政策措施為引導,突出大宗和特色嶺南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基地建設,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快產業化經營與開發,形成產業鏈完整、品質生產全程可控的中藥材產業綜合發展體系,築牢有廣東特色的中藥材保護與發展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實現中藥材生產規範化、規模化和產業化。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原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發揮政府規劃引導、統籌協調、政策激勵和優化環境作用,加速中藥材產業集聚,促進產業協調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保護發展原則。加強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強化產學研合作,實施品牌戰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不斷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準。切實加強中藥材資源保護,減少對野生中藥材資源的依賴,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協調。

  ——堅持企業主體、集約化經營原則。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加快產業化經營與開發。推進中藥材公司加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快速發展,實現集約化經營。鼓勵中成藥企業、中藥飲片企業與優勢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或種植企業強強聯合。

  ——堅持突出重點、規模發展原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扶持重點地區和重點嶺南中藥材品種種植,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示範和推廣模式,開展嶺南中藥材資源保護和開發,實現中藥材產業規範化、規模化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產業鏈、全程可控的中藥材產業綜合發展體系基本完善,全省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生產穩步發展;中藥材生產與開發科技水準大幅提升,品質不斷提高;市場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現代生產流通體系初步建成,產業化經營水準顯著提高。具體指標如下:

  ——重點發展20種左右常用大宗嶺南中藥材、瀕危珍稀藥材和海洋資源藥材,擇優鼓勵發展15-20種道地特色中藥材。

  ——建立5-10個嶺南中藥材規範化產業化基地。

  ——嶺南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50萬畝,其中規範化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

  ——建立20-30個嶺南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總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

  ——嶺南中藥材種植(養殖)及加工、流通產業實現產值1000億元以上。

  ——發展保護海洋(海島)中藥資源,建設2-3個海洋中藥資源養殖場地。

  ——嶺南中藥材品質標準顯著提高,制(修)訂中藥材地方標準品種50-80個,加強中藥材品質監督抽驗。

  ——培育5-10傢俱有規範化產業化種植基地的中藥材產地初加工企業,培育5家中藥材產地精深加工企業,培育1-2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現代中藥材生產骨幹企業。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中藥材資源保護。

  1.完成全省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在完成前期試點工作基礎上,重點做好新增縣(市、區)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按期完成中醫藥傳統知識調查工作。(省中醫藥局負責,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環境保護廳、農業廳、林業廳參與)

  2.建設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和資訊服務體系。依託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藥科大學等建設省級中藥原料品質監測技術服務中心,在粵東、粵西、粵北分別建立一個監測站,開展中藥資源資訊搜集、整理與動態監測,加強中藥材產地土壤、水質及大氣環境品質監測,及時提供預警資訊,為當地及全省藥材種植企業、種植農戶及中藥企業提供諮詢服務。(省中醫藥局負責,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環境保護廳、農業廳、林業廳、食品藥品監管局參與)

  3.建設嶺南中藥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加強海洋(海島)中藥材資源的研究與保護,扶持海洋(海島)中藥材珍稀品種的研發與培育。依託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藥科大學、華南植物園等單位,建設中藥種質資源庫,遷地保護物種1000種以上,離體保存藥用物種種質1000種、5000份以上;建設DNA遺傳資源庫。(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資訊化委、科技廳、財政廳、農業廳、林業廳、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局、海洋漁業局、中醫藥局分別負責)

  (二)加強優質中藥材生產與示範。

  1.建設瀕危稀缺嶺南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開展20種重點保護和發展的珍稀瀕危特色中藥資源評價、保護及繁育技術研究。針對鐵皮石斛、沉香、降香、檀香、化橘紅、牛大力、牛樟芝、金毛狗脊、廣地龍、紅豆杉、金線蓮、兩面針、毛冬青、獨腳金等10-15種稀缺藥用動植物資源,進行馴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加快人工繁育,有效降低對野生資源的依賴程度。(省中醫藥局、經濟和資訊化委負責,省科技廳、財政廳、農業廳、林業廳、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局參與)

  2.加強大宗嶺南中藥材生產示範基地建設。突出重點地區和重點品種(陽春砂仁、高良薑、廣藿香、穿心蓮、溪黃草、巴戟天、益智仁、雞血藤、崗梅、兩面針、仙人草、九裡香、廣金錢草、肉桂、山銀花、青蒿、草珊瑚、何首烏、天然冰片等),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重點縣(市、區)建設1-2個中藥材規範化產業化生產示範基地,生產優質中藥材,保證中成藥大品種和中藥飲片的原料供應。推動建設1-2個出口中藥材品質安全示範基地。(省中醫藥局、經濟和資訊化委負責,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農業廳、林業廳、食品藥品監管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參與)

  3.加強嶺南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快推廣和使用我省中藥材優良品種,包括鐵皮石斛、沉香、陽春砂仁、巴戟天、化橘紅、廣佛手、仙人草、廣陳皮、廣金錢草、牛大力、廣藿香、穿心蓮、溪黃草、天然冰片、青蒿等珍貴稀缺和大宗嶺南藥材,建設優良品種種子種苗專業化規模化繁育和推廣基地,從源頭上保證中藥材的優質生產。建成2個國家基本藥物所需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為全省中藥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爭取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專案列入國家種子種苗基地建設計畫。(省中醫藥局、經濟和資訊化委負責,省發展改革委、農業廳、林業廳、中醫藥局參與)

  4.加強嶺南中藥材產地加工。培育5-10個嶺南中藥材規範化產業化基地及相匹配的中藥飲片加工企業,推進中藥材產地加工的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不斷提升加工水準和產品品質。鼓勵中成藥生產企業向中藥材產業延伸產業鏈條。開發功能性產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系列產品的精深加工產品,推進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和轉化增值。(省中醫藥局、經濟和資訊化委、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局、質監局參與)

  (三)加快中藥材生產技術創新。

  1.加強嶺南中藥材基礎研究。支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藥材生物學特性為基礎,從生態因數、基因調控、藥效成分等綜合關聯的角度,深入分析中藥材道地性成因;從化學成分(群)、網路靶標、生物活性等整合的角度,用現代科學技術詮釋中藥材中醫傳統功效的內涵;圍繞有效成分提取、分離以及機理等研究,逐步向精准化開發方向發展。(省科技廳、中醫藥局分別負責,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資訊化委、財政廳、衛生計生委參與)

  2.加強傳統嶺南藥材生產技術繼承創新。以嶺南藥材道地種植養殖和產地加工基地為載體,挖掘和繼承道地中藥材生產加工的傳統經驗技術,並結合現代科技進行相關提升與技術集成研究,形成優質嶺南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和產地加工技術規範,擴大在適宜地區推廣應用。(省科技廳、中醫藥局分別負責,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資訊化委、財政廳、農業廳、林業廳參與)

  3.開展嶺南中藥材品種選育與良種繁育體系研究。持續開展中藥材品種選育研究,不斷培育優良新品種。開展種子種苗繁育技術及品質標準研究,建立產業化繁育技術體系。開展良種配套栽培技術與示範應用研究,建立良種良法推廣技術體系。(省科技廳、經濟和資訊化委、農業廳、林業廳、中醫藥局分別負責)

  4.開展嶺南中藥材安全生產與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加強嶺南中藥材連作障礙的成因及其緩解技術研究,開展鐵皮石斛、沉香、牛樟芝等生產技術研究,實現沉香結香、牛樟芝種植等技術突破。開展病蟲草害綠色防治技術與示範應用研究,建立中藥材病蟲草害綠色防治技術體系和生態防治技術。開展化學農藥與生長調節劑限量使用、農殘代謝、重金屬污染及其對藥材品質與生態環境影響的研究,形成中藥材栽培中農藥限量使用與重金屬安全性評價技術體系。(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科技廳、環境保護廳、農業廳、林業廳、中醫藥局分別負責)

  (四)實施中藥材生產組織創新工程。扶持發展中藥材產業化生產經營,重點培育1-2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現代中藥材生產骨幹企業。提高中藥材生產組織化水準,積極推動中藥材生產從分散生產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組織化生產方向轉變。推進中藥材基地共建共用,推進我省中藥材生產企業與省內外製藥企業開展合作,實現中藥材生產基地與消費終端市場的有效對接,推動中藥材生產企業逐步發展成為市場供應主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科技廳、農業廳、林業廳、商務廳、中醫藥局分別負責)

  (五)加強中藥材生產品質保障體系建設。

  1.提高和完善嶺南中藥材標準。加強中藥材行業標準、國際標準研究,加快推進制(修)訂嶺南藥材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技術標準,建立嶺南藥食兩用中藥材安全性品質控制標準。完善鐵皮石斛、沉香、牛樟芝等特色資源產業標準體系、標準資訊服務平臺建設和國家級、省級標準化示範建設。集中力量,整合資源,進一步提升南藥的廣東省地方藥材品質標準,以及嶺南藥材資源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嶺南藥材可持續開發利用體系。(省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中醫藥局負責,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資訊化委、科技廳、財政廳、農業廳、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參與)

  2.加快中藥材追溯體系建設。繼續完善以鐵皮石斛、沉香等珍貴稀缺中藥材交易市場的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加強嶺南常用大宗中藥材全過程追溯體系建設。開展中藥材種植基地地理資訊系統與資源監控體系建設。(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中醫藥局、經濟和資訊化委負責,省農業廳、商務廳、質監局參與)

  3.加強中藥材品質檢驗檢測體系和機構建設。加強藥品檢驗機構人才隊伍、設備、設施建設,加大中藥材、中藥飲片的抽樣檢驗力度,保證中藥材品質。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協力廠商檢驗檢測機構,積極推進中藥材協力廠商互聯網檢測機構及檢測服務平臺建設。(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省商務廳、質監局、中醫藥局參與)

  (六)加強中藥材生產服務體系建設。

  1.完善生產技術服務體系。充分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等的研究基礎,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作用,構建中藥材生產技術服務體系,加強中藥材生產先進適用技術的轉化與推廣應用。(省農業廳、林業廳負責,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科技廳、中醫藥局參與)

  2.建設中藥材供需資訊服務平臺。支援建設全省性中藥材資訊採集網路和中藥材生產資訊服務平臺,提供全面、準確、及時的中藥材生產資訊及趨勢預測。推進廣東中藥材網上交易市場建設,加快推進中藥材集散地建設,促進產需有效銜接。(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中醫藥局負責,省經濟和資訊化委、農業廳、林業廳、商務廳、衛生計生委參與)

  (七)構建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完善中藥材流通行業規範。完善常用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健全中藥材包裝、倉儲、養護、運輸行業標準,為中藥材流通健康發展夯實基礎。依託普寧中藥材交易市場、廣州清平路中藥材交易市場、豐順廣東深華現代醫藥物流中心等載體,建設現代化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配套建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及現代物流配送系統,積極構建我省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商務廳負責,省經濟和資訊化委、中醫藥局參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協調機制。省有關部門要以中醫藥強省部門聯席會議為載體,加強資訊交流和工作溝通,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提高我省中藥材保護和發展水準。

  (二)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加大對中藥材保護和發展的扶持力度,加強專案績效評價,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支持作用。中藥材生產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符合中央和地方相關支農政策扶持條件的,應按規定給予扶持。鼓勵發展中藥材生產保險,構建市場化的中藥材生產風險分散和損失補償機制。鼓勵中藥材主產區開展中藥材生產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鼓勵金融機構改善金融服務,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對中藥材生產的信貸投放,為集倉儲、貿易於一體的中藥材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探索和推進利用荒山林地種植中藥材,鼓勵種植中藥材農戶聯合成立專業合作社,中藥材種植公司享受農業合作社同等政策扶持。各地、各部門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大對中藥材生產的扶持力度。加強對嶺南道地中藥材品種的原產地地理標誌保護。堅持品質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完善中藥材價格形成機制及藥品集中採購評價指標和辦法。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基層中藥材生產流通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業務素質和專業水準。培養一支強有力的中藥材資源保護、種植養殖、加工、鑒定技術和資訊服務隊伍。加強中藥材高層次和國際化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鼓勵科技創業,推動中藥材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五)加強行業監管。加強嶺南中藥材品質監管,規範中藥材種植養殖種源及過程管理。加強中藥材種植監管,有效控制發展規模。強化中藥材生產品質管制,嚴禁濫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嚴厲打擊摻假造假、染色增重等不法行為。維護中藥材流通秩序,加強中藥材市場管理,嚴禁銷售假劣中藥材,建立長效追責制度。鼓勵中藥材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建設中藥材規範化產業化示範基地,以發揮示範引領帶動作用。

  (六)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通過舉辦廣東中藥材產銷對接洽談會等活動,推進我省中藥材生產企業與省內外製藥企業開展實質性合作。加速推進制定南藥品種的國際品質標準,擴大我省嶺南中藥材產業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促進嶺南中藥材國際貿易便利化。